从去年台北电脑展COMPUTEX上,英特尔推出“Ultrabook”的概念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英特尔一年前曾雄心勃勃地宣布,超极本在一年时间内将占到整个笔记本市场的40%,从而成为笔记本的主流产品,然而一年过去了,联想、戴尔、华硕、宏碁等在中国销量排名靠前的厂商数据显示,他们对这个比例的普遍在15%-20%,媒体对市场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个说法,对中关村的实际市调显示,超极本与笔记本的销售比例大约在1:10,比厂商们自己的预测还要偏低一些。
是什么造成表面风光的超极本市场表现却这样暗淡呢?
超极本是英特尔制造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应对笔记本市场上苹果的MacBook系列产品的冲击,英特尔超极本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四点:第一,尺寸,包括电脑的尺寸和厚度;第二,处理器,必须使用的是英特尔智能酷睿处理器;第三,固态硬盘,无论是SSD+HDD的混合方案或者纯粹的SSD方案都是被允许的;第四,续航时间,要超过5小时。
然而从这个标准中,却很难把超极本和原本已经存在的轻薄笔记本区分开,这种模糊的产品定义方式,让市场很难准确把握超极本的实质,经销商自己很多时候都会模糊概念,何况是消费者了。
在外观性能上很难区分,而在价格上却很容易区分,现在一般以超极本名义销售的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都在7000-13000元之间,远高于相似配置的普通笔记本,想用一个概念卖上更高价格,超极本无疑是把消费者的鉴别能力预估过低了。
实际上,英特尔定义的超极本的这些必须要素反而很可能成为超极本市场败退的根本原因。
比如,超极本的外观固然轻薄时尚,然而模仿MacBook Air的痕迹过于明显,而苹果不久前刚刚申请并通过了这种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这对超极本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一旦苹果提起专利保护,超极本的前途会大打折扣。
英特尔超极本定义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采用英特尔自己的智能酷睿处理器,但是实际上,MacBook也采用了酷睿的内核,一样的内核、相似的价格下,超极本靠什么能打败MacBook呢?
何况市场上类似的超轻薄笔记本,还不只超极本和苹果可以选择。
AMD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超轻薄笔记本的概念,认为超轻薄是笔记本电脑的未来必然趋势,在2012年的COMPUTEX上,AMD联手三星推出了搭载第二代APU的超轻薄笔记本535U,这款产品不仅在外观上实现了时尚轻薄,而且在内在功能不仅达到了英特尔超极本的标准,而且在处理器性能上实现了超越。
更为难得的是,这款笔记本的报价只有4499元,远低于英特尔超极本的一般价格,在实现了外观上近似、性能上超越之后,价格也回到了一个理性的区间。
超极本市场想要避免重蹈上一次英特尔主导的上网本的覆辙,在保证外观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性价比才是关键,而此次三星AMD超轻薄笔记本的正式上市,为类超极本这样的超轻薄笔记本市场赢得了转机。
(新闻稿 201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