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影像发烧友,显示设备对我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就像同一张唱片在各种音响系统中有迥然不同的重现一样,显示设备也会对图像进行各具特色的演绎,等于是对图像的再一次加工。
在CRT时代,显示设备的影像还原标准几乎是公认的。索尼凭借独特的特丽珑显像管技术几乎垄断了整个专业显示输出市场。从电视制作的监视器到出版行业普遍使用的苹果电脑,索尼的特丽珑呈现出一致的色彩还原特性,成为那个时代影像显示的标准。
既然以影像发烧友自居,我那时当然也选择了一台索尼的特丽珑显示器。那深沉浓郁的色彩、层次丰富的还原让我至今念念不忘。
液晶时代的来临让我度过了一段困惑的时期。因为初期的液晶显示器图像还原效果还差强人意,很多用户只是把它当作是一种为健康着想的选择,用于办公室的文档处理。我也在2001年买了第一台液晶显示器,基本只用于文字处理,色彩还原和视角的限制让很多精彩的图像显示出来却变得平庸。于是,每当欣赏照片或是观看电影时,我还是习惯于把那台特丽珑接上,沉浸在它饱满真实的色彩世界中。
与索尼重续前缘
大概从2004年开始,我就有了完全投靠液晶显示器阵营的打算。隔三差五地去逛中关村,发现液晶显示器的效果已经今非昔比,亮丽通透的图像显示效果让人心动。苹果电脑更是早就换装了液晶显示器,虽然一开始专业设计人员颇有微辞,但很快,人们就接受了。我要是再坚持自己的特丽珑情结,还真是有些落伍的压力。
等到真正下定决心已经是今年了,当然,品牌还是锁定了“老东家”索尼。因为正是索尼SDM-HS75P把我的目光拉进了那个柜台。
面临那么多机型,选择起来当然颇费脑筋。目前索尼液晶显示器的6大系列都相当诱惑,不过决定还是要做的。首先,P系列虽然具备专业风范,而且用来编辑高清视频得心应手,但价格毕竟有些高不可攀;S系列和X系列设计简洁,不过主要面向的是商业应用,也暂不考虑。剩下的HS、HSP和HX系列都具备漂亮的身体线条和出色的图像显示效果,让我还真有些拿不定主意。
HX系列具备强大的娱乐功能,内置音箱虽然不能取代5..1系统,但看起电影来还是挺过瘾的;HS和HSP系列的造型独具特色,放在桌子上足够吸引眼球,而HSP的“Clear Bright”屏幕更是让人心动。
权衡再三,还是让我“一见钟情”的SDM-HS75P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被我欢欢喜喜地迎娶回家。
画框也精彩
作为图像显示的工具,显示器的性能也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屏幕显示效果当然应该精彩,而显示器本身的外观也必须精美,就像是名画外面那个足以衬托的画框。
SDM-HS75P正是凭借出色的外观赢得了很高的印象分。从外观上看,它具有鲜明的索尼特色,可以轻松地从一堆显示器中跳出来。其深灰色的面板经过特殊处理,非常像是磨砂铝合金材料,经典而又不失时尚。同时,灰色正是最容易搭配的画框色彩,对于绝大部分图像,都是适合的衬托。
与普通的液晶显示器显示屏与底座截然分开的设计不同,SDM-HS75P把规整的方形和平直的线条作为最主要的设计元素。从显示屏两侧延伸而下的线条形成了前半部分底座,从正面看,底座完全与显示器融为一体,宛如一个雅致的画框;而从侧面看,流畅的弧线继承了索尼液晶显示器“飘浮在空中的曲线”的概念,给直线为主的造型增加了不少灵气,颇有跃升的跳动感。
设计上的良苦用心并没有降低SDM-HS75P的操作性,易用性也是索尼产品的特色之一。想要调节显示屏的高度和角度,没有问题,只要轻轻按下或提起显示器,它就会停留在你所希望的位置。秘诀在于机身背后支撑脚上的液压轴承,既可以保证凝重而又不失灵活的调整手感,又能稳固地停止,让人惊叹工业设计的魅力。
同时,SDM-HS75P的背后带有轻便的挂墙装置,不用拆除底座支架就可以将其挂在墙壁上使用。说不定我下回重新折腾自己的房间时也会试试这种更酷的安装方式。
自从SDM-HS75P放在我的工作台上,几乎每一个走进房间的人都会立刻发现这个新鲜装备,上上下下打量个不停,然后再试试角度调整。看来,索尼在设计上的优势实在是颇具杀伤力。